DSC04267   

 

這看起來真的不像一座寺院, 乍看之下還以為是甚麼高級會所!!

第一次從老師和同學的臉書上, 看到這特殊的建築時, 大為驚豔 ...... 我就打定主意要去走走~~

因為就在北投, 也算是我熟悉的地盤..... 找個漸漸已不是那麼酷熱的夏日午後便成行了

 

DSC04257  

 

DSC04245  

 

從大業路65巷的側門進入後, 立刻就有熱心的師兄迎上前來, 為首次參訪的我們詳細介紹 "農禪寺" 的源起, 及目前 "開山農舍" 裡展示的珍藏品.

法鼓山水月道場的前身是"農禪寺"

自聖嚴法師的師尊東初老人於1965年在關渡平原購置一塊土地, 並於1975年完成建築一座兩層樓農舍

取百丈禪師 "一日不做,一日不食"的精神, 將此寺院命名為 "農禪寺"

1977年東初老人無疾坐化,囑弟子聖嚴法師承接法務; 聖嚴法師繼承法務後, 更積極推動禪修, 講經, 念佛等活動

2005年台北市政府批准擴大改建, 原寺內的二層樓農舍, 入慈悲門, 都得到保存,從此成為臺北市的文化財!

 

DSC04250  

 

DSC04264  

 

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與建築師姚仁喜談及農禪寺的改建時, 曾表示: 未來改建之農禪寺為景觀寺院, 長在水裡, 浮在水面的 "水月道場";從遠處或空中看是浮在水面上的"空中樓閣"

希望這個寺院不是艷麗, 不是華麗, 也沒有譁眾取寵, 希望成為臺北市市區內唯一的景觀道場; 它是清雅樸實, 幽靜的, 明朗的, 沒有太多的色彩, 也沒有太多的裝飾, 讓這道場成為臺北市的一個地標式的寺廟, 讓外國人到了臺灣會想到農禪寺看一下!!

 

DSC04260  

 

"空中花, 水中月" 農禪寺水月道場為姚仁喜建築師2013年台灣建築獎首獎的作品

大殿的前方是水月池, 後方為L型建築(飾以金剛經牆), 右方為開山農舍 (原農禪寺建物)

以回收雨水為主要水源的水月池, 在無風的時候有如一面明鏡, 大殿水中倒影清晰可見,起風後....一切有如幻影消失~~提醒觀者, 世事虛幻無常..

 

DSC04246  

 

新建物以清水模混凝土為主, 採用古拙的石頭, 柚木等建材

大殿的建築有22根巨大的柱廊支撐, 外牆則以柚木由上而下垂吊; 大殿內部採用木地板和木質牆面構築而成

朝南座向的農禪寺大殿, 在節能綠建築的考量之下, 特別以 "心經'" 經文鏤空於西側整面牆上, 當光線投射進來時,即將經文映現到大殿的空間裡

PS. 建物內部可以參觀, 但禁止拍照, 因此無法拍攝心經牆面的美妙光影投射

 

DSC04194  

 

大殿西側及心經牆外部

 

DSC04243  

 

大殿心經牆及地下層

 

DSC04235  

 

停車處經過連廊進入農禪寺水月道場

 

DSC04233  

 

於大殿西側廊下望向連廊

 

DSC04192  

 

以連廊區隔主建物與停車場

不知是否因為水月池池水有調節溫度的作用!? 當天雖然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, 大太陽一曬仍舊酷熱難耐, 皮膚竟也開始微微發燙

但說也奇怪, 人往水月池旁一坐.... 靠著連廊的清水模牆面遮陽, 清風徐來~~ 竟令人感到無比的涼爽!!望著開闊的池水, 莊嚴素樸的大殿.... 心情不自覺就平靜沉澱下來, 得到一種放空的寧靜感!!

 

DSC04237  

 

連廊, 以兩側不對稱, 兼具透光與隱蔽作用的清水模門牆, 形成層次分明的狹長空間

 

DSC04239  

 

DSC04249  

 

連廊的另一頭

 

DSC04216  

 

大殿東側

 

DSC04231  

 

站在L型建築的金剛經牆下望向大殿東側

 

DSC04200  

 

金剛經牆是模仿直條木紋, 水刀鏤空切割而成, 裝飾著L型建築的牆面

 

DSC04202  

 

金剛經牆所在的L型建築,包括了齋堂, 大寮(宿舍), 辦公室, 知客處, 教室.....

 

DSC04208  

 

金剛經牆模仿木紋材質十分逼真且具質感

 

DSC04203  

 

DSC04212  

 

在L型建築(金剛經牆)正對面的就是農禪寺的最原始建築, 已列為台北市文化財的 "開山農舍"

開山農舍建於1971年左右,由東初老人率領弟子建造,1975年落成啟用; 在1978年至2009年間, 開山農舍為聖嚴法師,僧眾弟子們的生活起居空間, 也可說是法鼓山僧眾的培育搖籃!!2010年農禪寺改建, 開山農舍同步整建, 僧眾才搬出農舍.

現今的開山農舍仍舊維持聖嚴法師生前所住寮房及會客室的原貌, 並有聖嚴法師的許多書信手稿展出.....供眾人參觀紀念!

 

DSC04225  

 

開山農舍與L型建築之間的廣場, 鋪設著粗糙的挪威頁岩, 是早期聖嚴法師弘法講道的鐵皮屋大殿所在地

 

DSC04228  

 

畫面右邊的法鼓書店後方,有奉茶服務, 提供給參觀者稍作休息之用

 

DSC04221  

 

大殿後方....被L型建築環繞著的 "入慈悲門" , 原是農禪寺的入口, 為聖嚴法師於1982年為區隔寺院內外所建

 

DSC04222  

 

由 "入慈悲門" 可望見"開山農舍", 遙想著當年聖嚴法師, 與僧眾在鐵皮屋所建的農禪寺弘法, 禪修的情景......

 

DSC04229  

 

原農禪寺入口現在是一個小花園

 

DSC04217  

 

DSC04263  

 

'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" 在我實際走訪後

的確感受到姚仁喜建築師精準表現出聖嚴法師所欲傳遞的意象!!

並且折服於法師前瞻性的宏法作為, 因為, 我就是被這傑出的建築吸引, 前來參觀.....進而對法鼓山的開山歷史, 東初老人,聖嚴法師, 果東法師......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!
水月道場於2012年12月29日正式落成啟用後, 作為台北市內的地標性寺廟, 不論是對佛法有興趣, 或是對建築, 攝影有興趣的人來說, 都是相當值得造訪的所在!!

 

我個人因為對建築非常有興趣, 所以在參觀之後....也翻找了許多資料~~

一起來聽聽建築師自己如何介紹這個作品吧!!

 

 

 

DSC04261  

 

2014年夏, 我在農禪寺水月道場

參觀資訊:  台北市北投區大度路112號(開車由此入) ,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(公車218, 266,302步行約五分, 捷運 "奇岩站"步行約十分)

 

PS. 部分資訊取自農禪寺水月道場

(本部落格所有文章及圖片的全部與局部, 未經同意請勿擅自連結, 或下載他用, 感謝您的配合!!)

 

arrow
arrow

    tengren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